DEITIES STORY

神話と祭りの意義

神明故事與節日意義

先天尊神 – 玉皇大帝

玉皇大帝是道教世界中級別最高的神明之一,其地位僅次於三清。但是民間的神仙世界中,玉皇大帝確實是眾神之王,是與人世相對的天國的主宰。甚至人間的皇帝以及冥界的閻王等三界十方也都是由玉皇大帝統領。因此,玉皇大帝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世界主宰。
民間傳說玉帝姓張,叫張堅,生在正月初九。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光嚴妙樂的國家,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來無子,十分煩惱,於是邀集道士們舉行祈禱活動。過了半年,依然膝下猶虛。有一天晚上,王后忽然夢見太上老君和諸多神明抱著一個赤色的嬰兒從天而降。王后懇求老君賜給她這名嬰兒。老君微笑應允,王后滿心喜歡收下嬰兒,醒來後便覺身懷有孕。一年以後,即丙午年的正月初九,孩子誕生,滿室生光。這孩子就是後來的玉帝。
玉帝聰明善良,長大後仁愛慈悲,將宮中倉庫中所存的財寶都發送給貧苦的民眾。淨德王死後,他繼承王位,治理國家。不久把王位讓給大臣,深居山中,虔心修行,經過一億三千二百劫,成為玉皇大帝。另外,在北宋真宗年間,真宗偽造夢神的事件,封玉皇為「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天帝」,簡稱玉皇上帝、玉皇、玉帝。

玉 皇 大 帝 簡 稱 玉 皇 , 又 稱 昊 天 金 闕 至 尊 玉 皇 大 帝 、 玄 穹 高 上 玉 皇 大 帝 。 宋 代 真 宗 和 徽 宗 都 上 有 聖 號 。 宋 真 宗 上 聖 號 為 太 上 開 天 執 符 御 歷 含 真 體道 玉 皇 大 天 帝 。 宋 徽 宗 上 聖 號 為 太 上 開 天 執 符 御 歷 含 真 體 道 昊 天 玉 皇 上 帝 。 道 經 中 全 稱 作 昊 天 金 闕 無 上 至 尊 自 然 妙 有 彌 羅 至 尊 玉 皇 上 帝 。 據 《高 上 玉 皇 本 行 集 經 》 , 玉 皇 大 帝 乃 昊 天 界 上 光 嚴 凈 樂 國 王 與 寶 月 光 皇 后 所 生 之 子 。 出 生 之 時 , 身 寶 光 焰 , 充 滿 王 國 。 幼 而 敏 慧 , 長 而 慈 仁 , 將國 中 庫 藏 財 寶 , 盡 散 施 窮 乏 困 苦 、 鰥 寡 孤 獨 、 無 所 依 靠 、 饑 饉 殘 疾 的 一 切 眾 生 。 凈 樂 國 王 駕 崩 後 , 太 子 治 政 有 方 , 告 敕 大 臣 , 俯 含 眾 生 , 遂 捨國 赴 普 明 香 岩 山 修 道 , 經 三 千 二 百 劫 , 始 證 金 仙 , 初 號 自 然 覺 皇 , 又 經 億 劫 , 始 證 玉 帝 。

玉皇上帝萬壽(農曆1月9日)-壽桃販售農曆:01月05日-01月09日

三元節-【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、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,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】

道教所講的三元節,指的是上元節(農曆正月十五),中元節(農曆七月 十五),及下元節(農曆十月十五) 的統稱。在傳統道教觀念中,三元節非常 重要,因為分別是【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】、【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】, 以及【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】的聖誕千秋,這三位神祇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 「三元三官大帝」,祂們分別掌管天界、地府及水域,考察萬物生靈的功過, 主宰人間福禍,並在三元節來到人間,為人們賜與福分、赦免罪過、解除災厄。

在道教的觀念中,做善事可以累積福報,做惡事則會欠下冤債,一旦所犯的冤債過多,就會影響到生活困厄,災禍不斷。而正統道教所謂:「上元天官賜福、中元地官赦罪、下元水官解厄」,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上元節祈求天官賜予福分,為接下來新的一年有可能所犯下的過錯,先做好彌補的準備;到了中元節時,再祈求地官大帝赦免我們累世所犯的過錯。最後是在下元節時,檢視我們在年初所累積的福報,是不是足夠彌補我們所欠的冤債,如果不足夠的話,就恭請下元水官大帝為我們消災解厄,化解累世虧欠的冤債,以免把今年的不順與災厄帶到明年。

上元天官大帝聖誕(農1/15)-壽桃販售農曆:01月11日-01月15日、中元地官大帝聖誕(農7/15)-壽桃販售農曆:07月10日-07月15日、下元水官大帝聖誕(農10/15)-壽桃販售農曆:10月11日-10月15日

福德正神-土地公

福德正神(土地公),或稱福神、伯公、后土,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,誕辰在農曆的二月二日。
土地公的信仰源來自古代對土地的崇拜。據說土地公宅心仁厚、樂善好施,且具有多種功能,因此得到大多數人拜祀,有句話說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,其意思便是說田的頭尾都看的到土地公,由此可以知道土地公幾乎是沒有人不知道的。
人們祭拜土地公的想法,隨著朝代背景的變遷而改變,現在的土地公不僅是農業的農夫祭拜的,也是各行各業的人們所拜的神明之一,因為土地公不僅掌管土地,也能招財。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,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。

福德正神千秋(農2/2)-壽桃販售農曆:01月27日-02月02日

九天玄女娘娘由來

『九天玄女』,又稱為『九天玄女娘娘』,就是上古的女帝女媧氏,所以也尊稱『女媧娘娘』,或者簡稱之為『媧皇』。
女媧氏,也稱女希氏,伏羲氏的女弟;據傳說,笙簧便是她最先製造的;她一生最大的貢獻,是制定嫁娶的禮節,尤其規定同姓氏的不得相婚配,使後世的男女關係,不至於像禽獸一般的雌雄濫交,而不上了氏族的正軌,確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功臣。
有關女媧氏的傳說,記載很少,因為是遠古的事,能有一麟半爪,已經有很珍貴的了;事實上,就是這一麟半爪的可靠性,也是很成問題的;為了存真,特別把這手頭僅有的兩則記載,藉作參照:【十八史略】女媧氏,風姓,以木德王,始有作笙簧〈樂器名〉。諸侯共工氏,與祝融戰而不勝,乃怒而以頭觸不周山,崩,天柱析,地維缺;女媧氏乃鍊五色石補天,斷鰲〈大龜〉足,立四柱,聚蘆灰以止滔水〈洪水〉,於玆地平天成,不改舊物。
據【補史記】女媧氏,亦風姓,蛇身人首,有神聖之德,代宓犧立,號曰女希氏;無革造,惟作笙簧,故易不載,不承五運;一曰,女媧亦木德王,蓋宓犧之後,已經數世,金木輪環,周而復始,特舉女媧,以其功高而充三皇,故頻木王也。當其末年也,諸侯有共工氏,任智刑,以強霸而不王,以水乘木,乃以祝融戰,不勝而怒,乃頭觸不周山,崩,天柱折,地維缺;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,斷鼇足以立四極,聚蘆灰以上滔水,以濟冀州;於是,地平天成,不改舊物。
上面提到女媧氏蛇身人首的話,以『補史』的立場來說,是難以令人相信的,假若把女媧氏當作載於我國古代典籍的女神,倒還說得過去,像『大荒西經』就有這麼一段神話:有國名曰淑士,顓頊之子,有神十人,名曰女媧之腸,化為神,處栗廣之野,橫道而處,有人名約石夷來風,曰韋,處西北隅,以司日月之長短。〈註:女媧,古神女而帝者,人面蛇身,一日中七十變。〉
從而聯想到,本省地方的善信,為什麼稱女媧氏為『九天玄女』,假若照上面的註解來看,『古神女而帝者』,則女媧之稱『九天玄女』是非常恰當的;況且以女媧那煉石補天的神通,要她來消滅人間的妖魔鬼怪,就輕而易舉了,於是在『龍魚河圖』又另有一段神話:天遣玄女,下授皇帝兵信神符,制服蚩尤,帝因使之主兵,以制四方。 現在,把上面『大荒西經』的註解和『龍魚河圖』所說的連起來看,『九天玄女』便可看成女媧,而女媧也可看成『九天玄女』了;至於還有把「九天玄女」稱作「連理媽」,而且供有大媽到九媽的九尊神體,其真正的由來,還不曾找出來,容以後繼續考證吧!

九天玄女娘娘聖誕(農2/15)-壽桃販售農曆:02月12日-02月15日

觀世音菩薩

觀世音菩薩普門品:「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,佛告無盡意菩薩,善男子,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。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
現今我們所通用的「觀世音菩薩」名號,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,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「觀自在菩薩」,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。相傳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「世」字,為了避諱,因此便將「觀世音菩薩」稱為「觀音菩薩」,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。

觀世音菩薩,梵文為Avalokitesvara,又譯作光世音、觀自在。在佛教裡,他是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,與大勢至菩薩一起,同為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,並稱「西方三聖」;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。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 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。因為地處浙江東南海濱,故中國人又習慣稱觀世音菩薩為「南海觀世音」。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,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,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菩薩觀照無遺,即時尋聲赴感,使之離苦得樂,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。因觀世音菩薩以救苦救難為己任,且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最為投緣,故在民間影響深遠,在中國,更有著「家家彌陀佛,戶戶觀世音」的俗諺。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,早已究竟成佛,名號「正法明如來」。但由於他有著大悲願力,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,仍然示現為菩薩。

觀世音菩薩佛辰(農2/19)-壽桃販售農曆:02月15日-02月19日
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(農6/19)-壽桃販售農曆:06月16日-06月19日 
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(農9/19)-壽桃販售農曆:09月16日-09月19日

玄天上帝

玄天上帝,原稱真武大帝,北宋時為避真宗名諱,改稱玄武大帝,又稱北極大帝,掌管北極星,是統治天界的帝王。
農曆的三月三日是玄天上帝的生日,這一天好多祭祀他的廟宇,會擺上豐盛的祭品熱熱鬧鬧的祭拜他。
傳說玄天上帝是專門鎮伏妖怪的神。他有兩個元帥─康( 紅面 )、趙( 烏面 )二元帥,率領五方神將,為地方驅逐邪魔疫鬼。玄天上帝的模樣非常特別:右手持著一把北斗七星劍,光著腳,右腳踏著一條蛇,左腳踩著一隻龜,多麼的神氣威風。
玄天上帝在漢代非常受尊崇,以湖北省均縣武當山為本山,是道教的聖地。據說元朝末年,朱元璋戰敗逃入武當山,來到玄武廟前,當時廟已荒廢許久,朱元璋排開蜘蛛網,入內避難,祈禱玄武大帝解救。沒多久,蜘蛛網竟然恢復原貌,把他遮蔽起來,使他逃過了一劫。後來朱元璋即位為明太祖,為了報答玄武大帝的神恩,就改建神廟,重造神像,賜贈北極殿匾額,封祂為玄天上帝,所以後人都俗稱祂為上帝公。
玄天上帝的得道經過,有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:
古時候,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上,住著一個殺豬為業的人,他長得又高又壯,力氣非常大,可以一下舉起一頭大肥豬,可是他的脾氣非常兇暴,動不動就出拳揍人。他每天殺豬割肉,看過很多血淋淋的景象,日子一久,就天不怕地不怕,每天大搖大擺的在市街上走動,喝酒吃飯也不給錢,鎮上的人都很怕他。有一天,他喝過酒後,來到一條溪邊,觀音菩薩為了點化他,就化做一位全身穿著雪白的婦人,在溪邊洗衣服。婦人告訴他:[衣服雖然很髒,卻很容易洗淨,可是一個人的胃腸髒了,卻很難洗乾淨。][你平常做了那麼多壞事,胃腸一定很髒!]他很不服氣的跳入溪中,想把肚子洗乾淨,沒想到怎麼洗都洗不乾淨,那些髒水還毒死了許多魚。他嚇了一大跳,回頭一看,岸上的婦人卻不見了。他上岸後,很快就睡著了,在夢中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頭豬,正和一大群豬躺在一起,他被像是自己的人捆綁起來,又被開膛破肚,把又髒又臭的腸胃,丟到溪裡面去,他便痛得昏了過去,醒來後才知道原來是做了個惡夢。夢醒後,他悔悟自己的過失,決心放下屠刀,不再做壞事。他厭惡自己的髒腸胃,就割開自己的肚子,把胃腸拉出來丟到河裡去,又怕人踏到刀子會受傷,就把刀藏在肚子裡。他死後,佛祖稱許他的仁心,就把他度到西天為尊者,讓他鎮妖伏魔。
後來,他丟在河中的胃變成紅色大龜,腸變成綠色大蛇,在武當山下的水火洞興妖作怪。他知道後,便向呂洞賓借七星寶劍去收拾牠們,他把牠們打得磕頭哀聲求饒後收為部下,並帶回去修練成神仙,他怕牠們又再作亂,便一直把牠們牢牢的踩在腳底下。據說收完妖後,玄天上帝不願把七星劍還給呂洞賓,為了防止寶劍在夜晚飛回呂洞賓的劍鞘裡,連睡覺時也張開著雙眼呢!

玄天上帝聖誕(農3/3)-壽桃販售農曆:02月30日-03月03日

天上聖母-媽祖

天上聖母亦稱為媽祖,姓林,名默娘,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,父惟愨公字愿,五代閩王時曾任都巡檢,始祖林披公為唐太子詹事上柱國,七世祖林蘊公,兄弟九人均為州牧,號稱九牧,為官清正朝野讚譽。惟愨公歸隱田園,在鄉多行善事,育有一子六女,默娘最幼。
媽祖降世於宋太祖建隆元年 (公元 960年) ,歲次庚申年三月二十三日,出生時,地變紫色而有祥光,異香遍室,眾人稱奇,迨至彌月,不聞啼聲,因名默娘。默娘聰明伶俐,溫雅靜嫺,天植慧根,悟力超凡。八歲從師訓讀,悉解文義,過目不忘,進步神速,十三歲熟研儒道釋三家經典,博古通今,能詩能文,得玄通道長指點,授「玄微秘法」修持二年知人休咎。十六歲照妝於井,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,默娘受之,自茲法力玄通,符咒逕可避邪。十九歲行醫濟世,救災救難,活人無數。廿三歲福建沿海大旱,府尹邀請祈雨應驗,官民共慶,盛名遠播,萬民敬仰。
二十八歲,宋太宗雍熙四年 (公元 987年) ,歲次丁亥年重陽節九月初九日昇天,降世二十八載。初八日,默娘稟告父母謂心好清靜,願登高山,遠離塵寰。次日,臨行神色依依,逕登湄洲嶼最高峰。當時虹霓輝耀,彩雲滿天,仙樂縹緲,鑾輿翠蓋,仙童仙女迎接昇天。   默娘常在室中,神遊方外,甚至能乘蓆渡海,翻飛海上,踏機救父,靈符驅瘟等神蹟極多,人人譽稱神女或龍女。昇天以後時常顯靈救助世人,歷朝均有褒封,先後四十餘次,詳列於後。明代奉為海上保護神,政府規定,凡是出使之官船必須安奉媽祖,使臣出發前必須先到港口之天妃廟(媽祖廟)祭拜,自此航行海上之所有船隻,均奉祀媽祖,祈求保佑海上平安。沿海各省民眾與海上生活關係密切,所以媽祖成為沿海多數民眾之信仰中心。
「媽祖」是福建漳泉一帶民眾對天上聖母的尊稱。原來漳泉一帶民間對女性神佛都稱「媽」,如觀音媽、七娘媽。甚至對行使神職女性也稱「聖媽」,不論其已婚未婚,不管其年老年幼,一律稱「媽」,默娘曾行使神職,因而尊稱為「媽」。至於「祖」是民間對至尊神明的稱呼,所以加上一個「祖」,稱為「媽祖」。如佛教至尊釋迦牟尼稱「佛祖」,道教至尊玉皇大帝稱「天公祖」,尚有稱觀音菩薩為「觀音祖」此外再無神祗享有尊稱為「祖」。至於祖師、仙祖公,構詞性質不同,不能同列並論。

天上聖母聖誕(農3/23)-壽桃販售農曆:03月20日-03月23日
天上聖母得道(農9/9)-壽桃販售農曆:09月06日-09月09日

釋伽佛祖

生平事跡

釋迦牟尼佛的生卒年,未記載於佛教前四次結集的早期三藏中,歷來眾說紛紜,詳見後文傳統記載和考證研究章節。早期三藏中也未包括釋迦牟尼佛生平的專門記載,經藏中的佛經緣起部分,偶有些類似傳記性的敘述,而佛陀傳記原型以《譬喻經》形式收錄在《律藏》中;佛陀言行和教法是經律記錄的重心,佛陀本人的生活同教義的牽連性並不強,並未引起三藏結集者的重視。在佛教廣為流行後,佛教徒對佛陀的卓越人格逐漸發生興趣,《本生經》和部份《譬喻經》從《律藏》中輯出編入《雜藏》或《經藏》,而更詳盡的敘事文字遂在流行經典和變化多端的傳說中而有所闡述。最早的佛陀生平傳記,是佛陀滅度六百年後馬鳴菩薩所著的《佛所行讚》(《佛本行經》),大乘佛教的佛陀傳記有《佛本行集經》、《普曜經》和《方廣大莊嚴經》。

入胎

白象入胎 菩薩誕生 佛陀時代,印度北部有十六大國,有傳說稱剎帝利種姓的共同祖先是劫初時諸有情公選的大同意王(摩訶三末多王),釋迦族屬剎帝利種姓,統治了東北部邊緣的一些城邦及聚落,這些小國以憍薩羅(Kosāla)為宗主國,釋迦牟尼即出生於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國(Kapilavastū)。釋迦牟尼的父親是劫比羅城淨飯王,他先後娶天示城善悟王女兒「大幻化」和「幻化」為妻,釋迦牟尼為「大幻化夫人」(摩耶夫人)所生。 根據《八十誦律》等記載,釋迦牟尼佛入胎時摩訶摩耶夫人做了四種夢: “ 一者、見六牙白象來處胎中。二者、見其自身飛騰虛空。三者、見上高山。四者、見多人眾頂禮圍繞。 ” 摩訶摩耶夫人將此事奏告淨飯王。淨飯王召集了些相師婆羅門,請他們解夢。他們回答:「王大夫人必當生男,具足三十二丈夫之相,莊嚴其身。若紹王位,當乘金輪,伏四天下。若出家修道,證法王位,名聞十方,作眾生父。」

釋伽佛祖萬壽(農4/8)-壽桃販售農曆:04月05日-04月08日

誕生

根據《八十誦律》、巴利文《中部·希有未曾有法經》和《長部·大本經》記載,摩耶夫人在其父王的蘭毘尼園無憂樹下,站立生下了釋迦牟尼。《中阿含經·未曾有法經》和《長阿含經·大本經》有佛從母右脇出生的說法。
於此有一傳說故事,悉達多太子誕生後向四方行七步,環顧四週,說出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」(指每位有情眾生皆有的第八識如來藏為最尊、獨一無二)之偈句。
仙人阿私陀,在聽聞太子出生後,立即來到王宮。阿私陀以天眼通觀其未來,起初面露微笑,但一會兒,卻又顯出悲傷。在一旁圍觀的人都被他的怪異神情弄得不知所措。他解釋說,他微笑是因為太子必定覺悟成佛;他悲傷是因為他自己不久於人世,往生無色界,如此他就無法獲益於覺者超人的智慧。

早年生活

釋迦牟尼降生七日後,母親過世,由摩訶波闍波提·瞿曇彌(Mahāprajāpati Gautamī,也譯為「大愛道·瞿曇彌」)撫養成人,有說只稱「乳母」撫養未具姓名。大乘佛教佛陀傳記說大愛道·瞿曇彌是佛陀的姨母。 他從八歲開始,向毘奢婆蜜多羅學習文化,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藝,從小在宮中過著舒適的生活。成年後,為他建了春、夏、冬三幢宮殿,《佛本行集經》等記載他有三位夫人,第一夫人是釋種女耶輸陀羅或瞿夷,並與她生有一子羅睺羅。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,他過著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適且豪華的生活。也正因為如此,他的感受與一般人也是不一樣的,對自己對世界會有更多更深的困惑與不安。

出家成道

29歲那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,他的兒子羅睺羅在那年出生。他在外出巡遊時,恰遇老人、病人、死者和修行者,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人稱四門之遊,經常在閻浮樹下沉思,但是不得離苦之道,於是在29歲時的某個月夜乘馬出家修道。
為了尋求解脫,他遍訪名師,遇阿羅邏伽藍(Alara Kalama)。阿羅邏為數論派上師,日後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羅邏伽藍的教義和教規過梵行生活。這種教義主張通過一系列禪定功夫,達到無所有處定的禪定狀態(以色空識三者均無所有故名)。不久釋迦牟尼達到了阿羅邏所教導的一切,使後者大為嘆服,建議合作領導他的沙門團體。然而釋迦牟尼卻不滿足於這種學說而選擇退出。仍未成道的他接著又跟隨鬱陀羅摩子(Udraka Ramaputra)修行,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(又譯作非有想非無想定)的禪定狀態。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的境界,然而釋迦牟尼已經找不到老師。

覺悟成佛

於是釋迦牟尼與五比丘在苦行林中修苦行6年,忍受飢餓痛苦。在一次苦行中昏倒了,巧遇牛奶女救祂一命並給祂牛奶喝。從此意識到苦行無法達到解脫,修行是應採取中道。轉而前往菩提伽耶,坐於菩提樹下。依南傳大藏經記載,釋迦牟尼入四種禪,得三明,現觀四諦與十二緣起而成無上正等正覺。北傳佛教說,釋迦牟尼發願不成正覺,永不起身。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,天正曉明,瞻望明星而悟道。悟得三明與四諦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而成為佛陀

傳播佛教

佛陀悟道之後,在鹿野苑開始傳道,為憍陳如等五比丘宣說「四聖諦」,此為出家僧團的開端。後來波羅奈國長者之子耶舍,與其他四位友人,一同加入僧團,成為佛陀弟子,隨後城中其他豪族有五十人也加入,僧團在此擴張,也開始有了在家居士的護持,耶舍的父母,成為僧團第一位優婆塞、優婆夷。舍利弗、目犍連在聽到馬勝比丘說法後,率二百弟子加入僧團;隨後迦葉三兄弟率領一千名弟子加入,佛陀的千二百五十弟子常隨遊行,是佛陀僧團的骨幹,又稱常隨眾。
佛陀教團以此為中心,逐漸擴大教化。淨飯王聽到佛陀的消息,派遣侍者前往,邀請佛陀回國說法。釋迦族的貴族子弟,如富樓那尊者、阿難陀、提婆達多、難陀等人,紛紛加入僧團。此後說法住世四十五年,度化了許多弟子,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等。他為了度化眾生,走遍印度各地,以摩揭陀、憍薩羅、拔沙三國為中心,曾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。

關聖帝君

關公又稱協天大帝、翔漢天神、武聖帝君、關聖帝君、關帝爺、武安尊王、恩主公、三界伏魔大帝、山西夫子、帝君爺、關壯繆、文衡聖帝、崇富兵君等,民間又普遍稱為恩主公。關帝即三國時蜀國的關公,姓關名羽,字雲長,蒲州解良人(今屬陝西省解虞縣)。傳稱,關羽是青龍轉世,豎眼攢眉,超額長面。及長,身高九尺五寸,鬚長一尺八寸,面如重棗,唇若抹砂,丹鳳眼,臥蠶眉,力敵萬夫。東漢末年,關羽與劉備、張飛在桃園三結義,情如手足,同謀起兵。初守下邳,為曹操所敗被獲,待以殊禮,拜為偏將軍,後為曹操斬袁紹之勇將顏良,以解曹操之危而報答之。曹操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,賞賜甚厚。
關羽在得知劉備下落後,即掛印封金,盡留曹操之賜,歸奔義兄劉備處。劉備建蜀國後,以關羽守襄陽,督荊州事。關羽大破曹仁於樊城,斬龐德,擒于禁,覆七軍,威震華夏。後因輕敵中計,敗走麥城,終至被害。
傳其頭葬於河南洛陽關林,其身葬於湖北當陽玉泉山。後世感其忠義,遂歲時奉祀。道書稱,關羽自玉泉山顯聖之後,遇鐵缽真人,立法為地衹上將。宋時,應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之召,現形御前,降蛟斬怪。宋真宗嘉其護國祚民之功。宋徽宗崇寧元年(1102年)封為忠惠公,宣和五年(1123年)又封為義勇武安王。元代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。明初祀為關壯繆公,與岳飛同祀,各地武廟稱為關岳廟。萬歷三十三年(1605年)封為三界伏魔大帝、神威遠震天尊、關聖帝君。清代順治元年敕封為「忠義神武關聖大帝」。康熙五年(1666年)又加封為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」,勒碑於洛陽關林。自北宋後,道教即尊奉關帝為護法天神之一,有稱「蕩魔真君」或「伏魔大帝」的。民間則俗稱關聖帝君或關帝。台灣省民眾也有稱關帝為「玄靈高上帝」的。
對民間的影響:宋元之間,關帝是忠義的象徵。明清間,多有乩壇飛鸞、請關帝降筆著述傳世。《關帝覺世真經》、《關帝明聖經》和《戒士子文》等在民間廣泛流傳。民眾崇拜關帝,遠超出道教以關帝作為護法天神的範圍,而是將關帝視作武神、財神和正義之神,凡是命祿科舉、祛災除疾、驅邪辟惡,誅罰叛逆、巡察冥司、庇護商賈、通暢財源、決斷疑難等等,無不祈求關帝。特別是明清的民間秘密會黨組織,更是以關帝之忠義作為結黨的精神紐帶,入幫會、結弟兄、起盟誓,均在關帝神像前,焚香頂禮,歃血為證。

關聖帝君聖誕(農6/24)-壽桃販售農曆:06月21日-06月24日

王母娘娘

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、瑤池金母,全稱為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。是道教神靈,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神。由於近代羅教系統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,許多人把無生老母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,號稱「母娘」。

據古代文獻《山海經》裡記載,其形象為一豹尾虎齒善嘯的怪物,並統領著一群愛惹麻煩的妖怪,被稱為「萬妖之母」。西王母原本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,在後代小說和戲曲裡,因其名為王母而認為是天帝等階的配偶神,故其形象逐漸轉化為一位絕美貴婦,成為了尊貴的「西方天界之母后」。蟠桃宴時群仙為其慶壽於瑤池,又為長生不老的象徵。她是天宮中地位最高也是最受尊奉的女神仙,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,在人間專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。

西王母是中國最古老的女性神祇(也有人認為其早期為男性,後逐漸因其名被民眾轉化性別),早在殷商卜辭中,就有「西母」之稱,有論者認為這指的就是西王母。在上古巫書《山海經》中,西王母以一個半人半獸的形象出現,顯示出濃厚的圖騰色彩,同時也具有某種刑殺之神的氣質。《穆天子傳》中也提到了西王母,但是更多的是以遠方異族部落領袖的身份出現的,其中西王母與周穆王相會飲於瑤池的情節被後世繼承,《竹書紀年》和《史記·趙世家》都稱周穆王曾經和西王母相見過

若從瑤池金母這個脈絡考察,因為王母娘娘住在瑤池,故以為名,瑤池金母也就是西王母。瑤池是西王母和周穆王傳說中的相會之處。西王母是中國本有古老的信仰,始於先秦之前,在《山海經》裡載西王母「其狀如人,豹尾虎齒而善嘯,蓬髮戴勝」,作半人半獸的形象。祂住在西邊日落之處,據說是在沙漠另一頭的荒地,因此也有研究認為西王母來自西域一帶,可能是西域某個部落的象徵或宗神。西漢末年因為社會劇變,漢哀帝以歌舞祭祀西王母,這也代表著西王母進一步向道教發展,在六朝的《穆天子傳》、《漢武帝內傳》及六朝小說中是常見的神人。此外,在漢朝的銅鏡、墓葬、墓券文等也都有西王母的圖像和各種記錄。在《三教搜神大全》中,西王母是九靈大妙龜山的金母,從道氣凝結而出,主極陰之氣,與東華帝君,即東王公,共治世界,養育天地萬物。至於慈惠堂之「母娘」之所以成為瑤池金母,則和慈惠堂加入道教會有關,瑤池金母是道教所認可的神祗,雲笈七籤載: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」,是七聖之一。

王母娘娘聖誕(農7/18)-壽桃販售農曆:07月15日-07月18日

輔順將軍

神靈別稱:馬舍公、馬王,為開漳聖王之四大將軍之一,與輔義將軍、輔顯將軍及輔信將軍並列。

歷史典故:輔順將軍本名馬仁,相傳隨著開漳聖王平定漳州的龍溪、漳浦、南靖、長泰、平和、詔安、海澄等七縣,並設漳州府治于龍溪。由於當地地居民都是未受教育的蠻族,開漳聖王到任之後,驅逐少數劣民,安撫教育蠻民,將中原廣化移植漳州,排除萬難,開辟疆土。漳州人感念他的恩澤,奉為鄉土開拓神,建廟祭祀。

輔順將軍名馬仁,據《陳元光開漳史篇》載:馬仁,河南光州固始人。由人變成神卻是在福建漳州,可說是漳州神明。《漳州府志》載:唐總章二年,馬仁以營將跟從歸德將軍陳政南征福建,後來成爲陳政之子陳元光的四大部將之一。馬仁不僅文武雙全、智勇兼備、善於治兵,並精研醫術。協助陳元光籌劃軍務,屢戰屢勝,軍功顯赫,在疫病流行時,普濟衆生,平息時疫,深得陳元光器重。

民間傳說:輔順將軍聽說很靈驗。康熙年間,澎湖海戰中腹部炮傷、拖腸血戰「破肚將軍」藍理,相傳即受到輔順將軍庇祐。藍理字義甫,號文山,漳浦赤嶺人,身高體壯,武藝高強,力可舉百斤,追奔馬,從小就有為國出力、從侯拜將志,十六歲時隻身與海寇盧盾角鬥,收從其降,可是不但沒有獲功,反被疑為賊黨,逮捕入獄。開事後他投奔康親王,王嘉其勇,命其從軍。康熙二十一年〈十六八二〉,福建水師提督、靖海將軍「施琅」聞知藍理英勇,奏請他認命為右營游擊,領前隊先鋒,率舟師征台灣鄭氏軍隊。藍理出發前,前往「馬公廟」祈求護祐,將馬公爺鄉香火帶在身上。二十二年〈一六八三〉,率領艦船從銅山出發,攻佔花嶼,抵西嶼頭,進占虎井嶼,直駛澎湖。鄭軍劉國軒統領將士二萬餘人,戰船二百餘艘,坐鎮澎湖迎戰,並且在澎湖島上構築十多座砲台,沿岸築造短牆,分派重兵把手。藍理率船出擊,鄭軍部將迎戰,雙方展開一場激戰,只見海面硝煙瀰漫。突然一枚砲彈飛來,擊中藍理腹部,藍理腸肚外流,朦朧之中看見馬公爺撫摸其傷口,族人藍法將腸肚塞入腹中,其弟幫其包紮穿衣,藍理毫無痛感,繼續作戰,大喊:「殺賊!殺賊!」清軍士氣大振,終於贏得勝利。

輔順將軍千秋(農9/14)-壽桃販售農曆:09月12日-09月14日